严谨 创新 奉献 共赢  
现代木结构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特色领域 现代木结构 正文

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博览园主展馆

2025年08月26日 14:21    作者:综合行政部    责编:张文进    审核:佘健俊    来源:本院



项目地点: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

建筑面积:14281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6-2017

获奖情况:2020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21年度行业优秀勘察设计奖建筑设计一等奖

中国建筑学会2019-2020建筑设计奖(公共建筑)一等奖

中国建筑学会2019-2020建筑设计奖(结构)三等奖

中国建筑学会2019-2020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类)金奖

2019年香港建筑师学会两岸四地建筑设计大奖社区、文化及康乐设施类优异奖

2020WA中国建筑奖WA技术进步奖佳作奖

2020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奖(建筑设计)一等奖

2020年度江苏省第十九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22年江苏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原创建筑设计奖

绿色建筑设计二星标识(2019年)



设计说明:

主展馆位于博览园东南角,是园区主要地标建筑和展览建筑。建筑分南北两个区域,南侧建筑2层,包括凤凰阁、科技展厅以及配套的餐厅,局部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北侧建筑12层,主要为插花、盆景、奇石三个主题展厅以及纪念品售卖、茶室等。主展馆为混合结构建筑,南侧建筑二层以上为现代木结构,南侧一层、地下层及北侧全部建筑为混凝土结构。



本项目由王建国院士领衔,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及两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高水平专家团队共同完成设计。我院负责科技展厅、凤凰阁、拱桥等的木结构设计。

主展馆按照“自然之谐、文化之脉、地标之美、功能之序、科技之新、持续之用” 六大设计原则,以及“国际视野的园博会展馆、江苏省‘绿建+’示范工程、新扬派地方风格、园艺新体验、现代木结构”五大设计目标进行设计,通过“别开林壑”立意进行布局以引人入胜,通过“随物赋形”这一策略展开设计以表达形意结合,通过“构筑一体”这一方式展开营造以实现绿色建造。

主展馆汲取扬州当地山水建筑和园林特色的文化意象,以“别开林壑”立意,吸收了清代袁耀《扬州东园图》中内通外合的特点,形成了“园中园”的布局,将展示空间按类一分为二:其大空间设置在场地南侧,并以方庭相隔、以桥廊相连,使之既分又合,互相呼应;其小空间则化整为零置于场地北侧,由若干院落组团形成围合式布局,同样分中有合,内外贯通。

场地设计上利用南北约5 m的高差,设置了一个纵贯南北、层层跌落的水庭,作为“别开林壑”意象的直接转译,将自然引入内部,构成了植物展陈的主要场所,并利用它形成绿色风廊,以改善建筑的微气候。建筑内通外合,使游人在大开大合、上上下下的庭院中感受到丰富多变的景深层次,增加体验的乐趣。

设计顺应地形,建筑体量总体由东南高点逐渐向西北方向降落,形成了徐徐下降的地平线,水庭也随之跌落,与此同时,高耸的凤凰阁又与地平线不断展开对比,以垂直显其幽深。通过不同尺度的院落分解建筑体量,形成了随水面依次展开的展厅序列,达到了园博建筑所追求的自然得体。采用丰富的型制组合,对厅、台、楼、阁等各种原型进行变化,并以连续不断的坡顶和水庭作为分别来自建筑与景观的要素加以协调,形成了舒朗开敞的内部空间和连续而又变化的空间组合。

主展馆采用了南北分制的方法。南部以楼阁组合为主,其中凤凰阁基座、廊桥和科技展厅采用连续坡屋顶,整体形态舒展,出檐深远,如古典长卷沿入口广场东西向展开;凤凰阁则垂直挺立,与园区中部孟兆祯院士设计的“园冶园”琼台停云阁、园区外东北向的铜山成为互倚相望的三处制高点,同时在连续水平空间中形成拔风效应,优化了空间的通风状况。北部以鳞次栉比的民居形式为意象,同样以连续坡顶配合三个合院单元逐级跌落。



主展馆主体采用现代木结构,并用明晰的架构将出檐深远、铺作宏大的古代木构特征转译于建筑,减除了繁密的支柱,形成恢弘的空间。另一方面借助模数系统规整不同尺度用材,统筹大、小木作,统筹设备空间,最大程度简化装修,展现了结构的自然之美。

凤凰阁是设计与建造的重心,通过“阁”的变型以及与“堂”的组合来实现高而广的会展空间要求。“阁”作为登高望远的原型,是园区内外的标志性高点,在其内部则需要有效地与堂结合,这是获取大空间同时获得历史意象的关键所在。凤凰阁横向结构体系依据建筑外形,采用桁架顶接异形刚架结构,两侧带浮跨刚架,刚架跨度13.6m,高度近26m,纵向采用排架和内凹交叉支撑,是国内目前单一空间层高最大的木结构。





科技展厅跨度37.8m,屋面主体采用交叉张弦木梁结构,可最大程度发挥木材的抗压性能并大幅降低变形,同时交叉梁可提高屋面整体平面内刚度。

两座木拱桥是连接凤凰阁与科技展厅之间的交通枢纽,采用下承式吊杆木拱形式的廊桥结构,跨度29.4m,宽8.4m,主拱矢高6.7m。主拱由上下两道变截面胶合木拱拼接而成,充分利用自身近一层结构高度令廊桥空间向室外林壑打开,从而保持次梁、支柱纤细的尺度。






主展馆木结构建筑应用了桁架顶接异形刚架结构体系、交叉内凹支撑纵向抗侧结构体系、张弦交叉木梁大跨屋盖、格构型木柱抗火设计、X射线装配式节点质量检测、自攻螺钉增强节点等多项创新技术,其中相关技术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奖项,展现了绿色建筑的最新技术和优势,体现了现代木结构技术与传统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






主展馆施工中,木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混合建造,提前启动场地施工,并提供了平整的施工基底。主要木构件由工厂生产,现场机械吊装,方便快捷;其主要构件及连接件均可标准化、模数化生产,实现了全过程信息化,建造可控性强,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解决了主展馆设计建造工期紧的问题。实际施工中,主展馆的木结构现场安装只用了一个多月,相比传统建造方式,有极大的工期优势。

主展馆设计充分考虑建筑的后续利用问题,在设计之初采用了“潜伏设计”的理念,不仅兼顾会期的园艺展示和会后的游览、住宿等功能,还充分考虑了2021年后作为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区主要场馆的要求。设计团队认真研究前期展览和后期酒店的功能置换,充分保留了建筑空间改造的可能性,既可以减少改造工作量,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建筑外观。通过建筑的形体构成、室内空间的轻质隔断等措施,很好地应对主展馆在园博会结束后的功能变化。

主展馆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是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尊重,其中运用了中国传统山水营造与当代“地形建构”的思想,实现了对文化传承的表达和持续利用方式的重新思考,并对今后可能的使用场景做出考虑。通过对“别开林壑”“随物赋形”“构筑一体”三组概念的思考,基本实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获得了对于建筑结合景观设计的新认识。

(部分资料来源: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下一条:常州淹城初级中学体育馆

关闭

Copyright (C) 2021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总共访问:  今日访问: